来到后面土地财政的时代,所以政府的资金并不宽裕,给东家垫了点儿,那西家就顾不上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银行方面的投资也是有风险的,万一还不上,那事情就大了。

    所以陈青峰来到财经委这边,那就是来抢钱的。

    说白了,终归到底是谁的项目更赚钱?谁才有资格拿这笔钱?

    “领导实在不行也给我们一个机会吧!总不能说石门是省会,就凭着省会这两个字就得加大投资吧,我们的项目万一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?”

    “陈青峰,你们就是搞个服装加工业,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,而且现在上面去产能的决心很大,你们安城之前不但没有去掉产能,产能反而还增加了,你说现在这种情况我们能支持你们吗?”

    “你要高科技啊,那也有啊。我们之前不是有个航空材料生产基地吗!这个项目正缺资金呢!”

    陈青峰所谓的航空材料生产基地其实就是电解铝。

    只不过现在铝这方面在国内确实有缺口。

    主要是国内这边对于铝的用处还不是很多。

    可陈青峰早就想好了,等到厂子建立起来之后。

    就进军铝型材的领域,陈青峰依稀记得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的时候,很多家庭装修采用的都是铝合金的窗框。

    直到后面才被塑钢所代替。

    就这样陈青峰软磨硬泡。

    终于让省里的领导拗不过他的执着。

    于是就对他说道:

    “那行,你写一份材料吧,我先帮你报上去,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,人家长江机电是重点的科技企业,你们安城这边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这句话,陈青峰顿时放心了。

    本来他是来调查长江机电情况的。

    现在搂草打兔子,先要把对方的贷款搅黄了。

    于是陈青峰立刻就回到了安城这边。

    陈青峰之前有自知之明。

    他知道安城这个地方搞高科技恐怕不行。

    所以搞的都是纺织,还有电解铝甚至钢铁这种大型的产业。

    不过也有一点,对于陈青峰来说是有利的。

    那就是濠江那边投资的会展项目。

    这个项目因为有外商投资,所以被寄予厚望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配套的项目。

    比如胡玉书家人在这边投资的易拉罐厂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但是想要把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